每日經濟新聞 2025-11-11 13:39:09
近期市場釋放出不少積極信號,政策、資金環(huán)境和估值等多方面因素,都在共同推動港股市場回暖,其中也蘊藏著值得關注的配置機會。積極變化有哪些呢?
政策持續(xù)發(fā)力:中美關系出現緩和跡象,國內“十五五”規(guī)劃綱要也釋放出超預期的支持信號,尤其在科技創(chuàng)新和內需提振方面。央行近期重啟國債買賣,增強了貨幣政策靈活有效性,這些共振下是有利于市場信心恢復的。尤其是哪些在港上市的股票的基本面受此影響更為明顯。
流動性有望改善:市場預期美聯儲將在12月降息,并結束縮表。明年可能繼續(xù)降息三次。那么實施聯系匯率制的香港市場,就很大概率會有類似動作。這就能緩解流動性壓力,吸引海外資金回流港股掘金。與此同時,南向資金今年以來,已經創(chuàng)下港股通開通以來的凈流入之最,勢頭向好,長線機構投資者和居民增量資金“入市潛力”持續(xù)釋放。
估值仍處低位:盡管市場有所反彈,但港股整體估值依然處于歷史較低水平??v向來看,在全球權益市場估值整體處于歷史較高水平的背景下,恒生指數估值修復至歷史中高水平:恒生指數PE(TTM)來到11.94倍,PB(LF)來到1.22倍,分別位于近10年的79%、83%分位。橫向比較,港股在全球資產中估值性價比明顯:從市盈率倍數來看,恒生指數12x左右的市盈率在全球資產中仍在絕對低位。從市盈率歷史分位來看,恒生指數估值水平仍低于美股,與日本、韓國、英德等持平。
市場趨勢怎么看?
短期:隨著悲觀情緒逐步釋放,四季度港股有望企穩(wěn)回升。AI科技突破、中美關系緩和與政策落地將成為關鍵驅動力。
中長期:中國經濟有望逐步企穩(wěn),科技成長板塊的盈利有望持續(xù)釋放。在美聯儲降息和資金持續(xù)流入的背景下,港股有望進入“慢牛”行情。當前諸多人工智能相關實踐反映出,中國在AI競爭中處于全球第一梯隊,港股在成長性上優(yōu)于歐洲、日本等發(fā)達市場,當前估值差距尚未充分反映成長空間。
如何把握投資機會?
其一,市場風格仍以成長為主線,但行業(yè)輪動較快。另外,高成長的科技股往往伴隨著高波動。其二,低利率環(huán)境大概率長期持續(xù),而固收類資產收益率預期處于歷史相對較低水平且仍有下行壓力,而紅利資產的股息率則相對優(yōu)勢明顯。所以,所以不妨考慮采取“進攻+底倉”的啞鈴型策略,兼顧彈性與穩(wěn)?。?/strong>
在“底倉”策略中,港股央企紅利ETF(513910)是一個值得重點關注的投資工具。它主要投資于港股中分紅穩(wěn)定、估值較低的央企上市公司。在市值管理考核下,分紅更長虹。而在進攻端,可以關注AI產業(yè)鏈和生物醫(yī)藥。受益于技術進步、美元走弱與經濟復蘇,具備較強的業(yè)績彈性。
??風險提示:需關注美聯儲政策動向、流動性變化、地緣政治事件等不確定因素。建議根據自身風險偏好,合理配置資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