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4 23:07:05
10月14日晚間,成都華微披露發(fā)布HWD9361型兩收兩發(fā)射頻捷變收發(fā)芯片,是零中頻射頻收發(fā)器方向的首款產品,具備萬跳功能,突破關鍵技術,應用于通信基站等領域。但該新產品尚處市場導入初期,暫未規(guī)?;N售,存在市場需求不確定等風險。公司稱新產品拓展了產品譜系,未來將繼續(xù)技術攻關,推動國內高速信號鏈芯片領域發(fā)展。
每經記者|蔡鼎 每經編輯|魏文藝
10月14日晚間,成都華微(688709.SH,股價47.02元,市值299.4億元)披露了發(fā)布兩收兩發(fā)射頻捷變收發(fā)芯片的公告。公告稱,公司研發(fā)的HWD9361型射頻收發(fā)芯片是一款兩收兩發(fā)、最大帶寬56MHz(兆赫)的零中頻射頻捷變收發(fā)器,是公司在零中頻射頻收發(fā)器方向的首款產品。該芯片具備萬跳功能,突破了直接轉換調制器設計、有源上變頻混頻器設計等關鍵技術。
圖片來源:成都華微公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每經記者”)注意到,該芯片具備寬頻率范圍、高集成度、高性能的特點,廣泛應用于通信基站、軟件定義無線電等領域。不過,該新產品尚處于市場導入初期,暫未實現(xiàn)規(guī)?;N售,存在市場需求不確定、客戶驗證失敗等風險。
還需要指出的是,“零中頻”并非近代的產物。以國外巨頭亞德諾半導體 (Analog Devices) 的ADRV900x系列集成收發(fā)器為例,其零中頻芯片已能夠提供從30MHz到6GHz的超寬射頻覆蓋范圍,以及高達100MHz的信號合成帶寬。
對于該芯片對公司的影響,成都華微在公告中表示,具備萬跳功能的HWD9361型兩收兩發(fā)射頻捷變收發(fā)芯片的成功發(fā)布,拓展了公司高速信號鏈產品譜系,拓寬了市場空間。未來,公司將繼續(xù)開展技術攻關,以滿足客戶需求為宗旨,推動國內高速信號鏈芯片領域的發(fā)展。
每經記者梳理發(fā)現(xiàn),其實在2025年半年報中,成都華微就已經對該芯片進行了披露。具體來看,該“零中頻射頻收發(fā)機系列化產品研制”在研項目的預計總投資規(guī)模為4570萬元,2025年上半年投入金額為467.39萬元,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已累計投入544.6萬元。具體應用前景為“無人機、通信收發(fā)機等領域”。
圖片來源:成都華微2025年半年度報告
10月14日晚間,每經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成都華微,該公司證券部人士表示,公司公告中提及的“零中頻”,指的是射頻信號和基帶信號之間的頻率差為零,就是(如果)用到(通信)基站里面,不存在頻率的差。而“萬跳”即為高頻,這是因為該芯片應用到通信領域,需要比較高的轉換頻率,“萬跳”指的是每秒切換的頻率能達到萬次級別。
當每經記者問及該芯片在全球處于何種水平時,上述人士表示,“我們了解到國內是沒有相關產品的,但國際上應該是亞德諾半導體有一些類似這方面的一些產品”。不過該人士表示,這并不是說公司該芯片在國內處于領先的水平,只是公司的渠道和客戶反饋的信息顯示,國內還沒有相關產品而已。
需要指出的是,“零中頻”概念并非近代產物。早在1924年,F(xiàn).M. Colebrook在其發(fā)表的論文中首次描述了這種單次下變頻接收機,并使用了“Homodyne”一詞來命名。不過,直到20世紀下半葉,零中頻架構才真正迎來復興。這一時期的發(fā)展,是由業(yè)余無線電愛好者的探索、集成電路技術的突破以及學術界的顛覆性創(chuàng)新共同推動的。
如今,零中頻架構已成為市場的主導力量,廣泛應用于從智能手機、Wi-Fi路由器到5G基站和軟件定義無線電的各類設備中。高通、博通、德州儀器、亞德諾半導體等行業(yè)巨頭均圍繞這一架構構建了其核心產品線。
每經記者還注意到,成都華微在公告中披露的“最大帶寬56MHz”與國際巨頭相比并不突出。以亞德諾半導體 (Analog Devices) 的 ADRV900x系列集成收發(fā)器為例,該系列零中頻芯片能夠提供從30MHz到6GHz(千兆赫)的超寬射頻覆蓋范圍,以及高達100MHz的信號合成帶寬,能將以往需要多個分立器件才能實現(xiàn)的功能集成在單個芯片上。
成都華微在公告中表示,本次公司推出的HWD9361型兩收兩發(fā)射頻捷變收發(fā)芯片尚處于市場導入初期,暫未實現(xiàn)規(guī)?;N售,存在市場需求不確定、客戶驗證失敗等風險。公司尚無法預測新產品對公司當前及未來經營業(yè)績的影響。
對此,上述人士指出,該芯片已經向客戶提供樣品,不過目前還沒有收到客戶的反饋,原因是該產品才推出不久。此外,該人士還稱,該芯片在委外生產方面已經有產線的規(guī)劃。
“我們是芯片設計公司,是客戶已經有需求了,然后我們才去做。當然我們也會有預先研發(fā)在前面的一些東西,但大部分是客戶有相關的一些需求,或者我們認為客戶將來有這方面需求才會去研發(fā)。然后這個市場導入肯定是需要一定空間和時間的?!鄙鲜鋈耸垦a充道。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shù)據(j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18268502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