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30 12:32:56
9月27日,曾被譽為“癌癥早篩第一股”的諾輝健康在港交所已連續(xù)停牌18個月,或面臨強制退市。公司曾被做空機構指控財務造假,盡管管理層否認,但審計機構德勤拒絕背書,成為壓垮公司的關鍵一擊。此后,公司CFO、創(chuàng)始人接連離職,執(zhí)行董事職務被罷免,董事會權力被全面暫停。
每經記者|林姿辰 每經編輯|魏文藝
9月27日,曾被譽為“癌癥早篩第一股”的諾輝健康,已經在港交所連續(xù)停牌18個月。按照港交所規(guī)定,公司可能因此被強制退市。
9月30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撥打諾輝健康客服電話,對方向記者確認這是公司目前唯一對外聯系方式,主要負責產品咨詢,不清楚公司停牌、摘牌情況。當記者詢問公司核心產品“常衛(wèi)清”注冊證于11月到期后是否影響銷售時,對方也沒有給出明確答復,只表示以公司發(fā)布為準,“有相關信息會在官網、官微上面發(fā)布”。
截至發(fā)稿,諾輝健康官網的最新一條新聞為去年4月發(fā)布的《諾輝健康在2024美國癌癥研究學會發(fā)布結直腸癌早篩液體活檢新技術》,微信公眾號“諾輝”仍在正常更新科普文章,“諾輝健康”的最新消息停留在8月7日,均未提及記者提出的兩個問題。
目前,距離公司2021年2月上市不過四年多的時間,諾輝健康在港股上演了一出因財務造假導致停牌、摘牌的戲劇化案例,而這場危機始于2023年8月。
當時,做空機構CapitalWatch發(fā)布《關于諾輝健康財務數據造假的調查報告》,指出諾輝健康通過不斷壓貨方式,營造九成虛假銷售收入,公司真實業(yè)務量遠遠不及其公布的財務數據,并稱“根據我們善意推算,諾輝公司2022年全年實際銷售額為7695萬元,與其公布的7.65億元相差9倍”。
盡管當時諾輝健康的管理層強硬否認,并以“雙方確認、三方審計機構和藥監(jiān)局飛行檢查三個關卡”回應收入質疑,但2024年3月,審計機構德勤拒絕為公司財報背書,并發(fā)出關于質疑銷售真實性等問題的關注函,成為壓垮諾輝健康的關鍵一擊。
2024年3月28日,港交所強制諾輝健康停牌,股價定格在14.14港元,較26.66港元的發(fā)行價已近腰斬;2024年9月,公司CFO高煜等高管接連離職;2024年年底,創(chuàng)始人朱葉青辭任CEO,2025年2月,其更被股東以79.89%贊成票罷免執(zhí)行董事職務;2025年8月,開曼大法院委任三家機構的專業(yè)人士為諾輝健康的共同臨時清盤人,公司董事會權力被全面暫停,公司資產及事務管理正式移交給清盤人。
截至目前,諾輝健康的投資者損失慘重。比如,光大陽光智造曾將諾輝健康列為第一大重倉股,但自諾輝健康停牌以來,光證資管已六度發(fā)布公告下調其估值,從停牌時的14.14港元一路降至12.73港元、10.18港元、8.50港元、5.70港元、1.57港元,直至如今的0.01港元,幾乎“歸零”。
目前,唯一懸念在于諾輝健康核心產品“常衛(wèi)清”的注冊證去向何方。作為中國首個獲得國家藥監(jiān)局批準的結直腸癌早篩產品,常衛(wèi)清的注冊證將于2025年11月到期。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每經原創(chuàng)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