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7-18 09:35:00
每經AI快訊,有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提問:董秘您好,貴司在7月2日、7月10日兩份投資者調研紀要中都提到中糧科技是目前唯一獲批的一家酶法生產的企業(yè),衛(wèi)建委此次的批準也是限定了中糧的酶生產阿洛酮糖。但是,山東福洋生物于7月9日拿到阿洛酮糖“食品生產許可證”,正式獲得阿洛酮糖國內市場準入資格,其技術路線亦為酶法生產阿洛酮糖。如此來看,中糧科技在紀要中的唯一性體現在哪里?而且衛(wèi)建委既然限定了中糧的酶生產阿洛酮糖,那么為什么山東福洋生物能夠獲批?
中糧科技(000930.SZ)7月18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衛(wèi)健委《關于D-阿洛酮糖等20種“三新食品”的公告》(2025年第4號)內容:“酶轉化法是以果糖為原料,經允許使用的D-阿洛酮糖-3-差向異構酶催化轉化,再經脫色、分離、提純、結晶、干燥等工藝制成。”經允許使用的工業(yè)酶制劑為D-阿洛酮糖-3-差向異構酶,該酶基因來源是瘤胃球菌CAG55,生產酶的菌種是枯草芽孢桿菌,公司已向國家菌種保藏中心申請了菌種號,在國家菌種保藏中心有明確登記,且”D-阿洛酮糖-3-差向異構酶“是公司專利產品。因此,目前公司是衛(wèi)健委唯一批準用特定酶生產阿洛酮糖可以在國內銷售的企業(yè)。
(記者 王曉波)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