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7-16 13:38:43
近期,信用債ETF出現(xiàn)大面積“貼水”現(xiàn)象,引發(fā)市場關注。Wind數(shù)據(jù)顯示,7月8日起,超半數(shù)信用債ETF出現(xiàn)“貼水”。本周前兩個交易日,11只信用債ETF延續(xù)上周“貼水”態(tài)勢。其中,7月14日早間,信用債ETF廣發(fā)(159397.SZ)等7只基準做市信用債ETF的貼水率超15個BP,7月15日早間雖有所收斂但多數(shù)產品貼水率仍超3BP。
升貼水率是盤中ETF成交價相對于前一交易日基金凈值的漲跌幅。信用債ETF廣發(fā)(159397.SZ)基金經理洪志表示,場內ETF交易定價了當天底層資產的價格變化,同時也反應了ETF場內的供需力量對比。當盤中,ETF貼水深度超過了底層資產的跌幅,意味著ETF在場內出現(xiàn)了階段性的供需失衡。此時,投資者有兩個策略:一是在二級市場買入深度貼水的ETF,然后在一級市場贖回,獲得折價收益;二是在二級市場買入深度貼水的ETF,等待ETF供需再平衡之后的貼水修復,進而在二級市場賣出獲得價差收入。例如,7月15日,信用債ETF廣發(fā)的單位凈值雖微跌,但場內漲幅卻超過12BP,這就是針對此前場內超跌的貼水修復。
因此,升貼水率主要是債券ETF擇時操作的重要觀察指標。洪志表示,升貼水指標,類似于國債期貨的基差波動,不僅反映了資產價格的波動,還體現(xiàn)了市場供需關系的變化,成為情緒放大的指標。7月以來,A股反彈引發(fā)“股債蹺蹺板”效應,疊加市場對穩(wěn)增長政策加碼的預期升溫,債市情緒受挫,出現(xiàn)一定調整,而ETF因交易機制靈活,跌幅往往大于底層債券,因此造成短期貼水。但央行貨幣政策尚未出現(xiàn)轉向信號,債市利率調整空間有限,未來隨著債市情緒的好轉,ETF的貼水有望收斂。
在上述的兩大策略中,第二種策略相當于做逆向投資,操作更便捷,可行性更強。如果選擇第一種賺取折價收益的策略,那么在實際操作,投資者需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債券本身的流動性問題,如果有的債券流動性太差,可能會導致無法順利賣出,二是一二級市場的價差收益是否能夠覆蓋操作所涉及的交易成本,包括申購費、交易傭金等,需提前測算這一盈利空間是否能覆蓋所有成本。三是關注市場動態(tài),若市場發(fā)生劇烈波動需重新考慮操作時機。
信用債ETF廣發(fā)(159397.SZ)成立于今年1月22日,初始募集規(guī)模為22.35億元,隨后于2月7日在深交所上市。Choice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7月15日,該基金最新規(guī)模為147.75億元,在深市基準做市信用債ETF中排名第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