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視界 2025-07-10 20:35:21
251名就讀幼兒中血鉛異常233人,部分幼兒血鉛含量遠超安全標準……7月8日上午,甘肅省天水市幼兒血鉛異常事件的調查結果公布:涉事幼兒園園長、法定代表人朱某琳,投資人李某芳,同意該園后廚人員通過網絡平臺購買彩繪顏料,稀釋后用于部分食品制作。
至此,事件的來龍去脈已十分明晰。然而,當群眾一直叩問的真相就這么殘酷地擺在眼前時,還是令人難以接受?!般U發(fā)糕”事件,更如同一記重錘,狠狠砸向社會最敏感的神經:都2025年了,為何大眾還要為校園食品安全操心?
要知道,鉛中毒不同于一般食物中毒,它的惡果如影隨形,能不可逆地損害幼童神經發(fā)育,損傷造血系統(tǒng)。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早已劃下紅線:食品中鉛含量不得超過0.5毫克/千克,而涉事幼兒園留樣的“三色紅棗發(fā)糕”和“玉米卷腸包”鉛含量竟分別高達1052毫克/千克和1340毫克/千克,超標2000多倍。這哪里還是食品?
令人發(fā)指之處在于,涉事幼兒園并非臨時起意,而是長期、有預謀地頂風作案。園長朱某琳、投資人李某芳等人選擇性“眼盲”,明知顏料包裝上標注“不可食用”,仍指使后廚人員將其稀釋后加入食品中。這種明知故犯、草菅人命的行為,已不僅僅是“失職”,而是涉嫌刑事犯罪。
經營者利欲熏心,本該守護舌尖安全的監(jiān)管哨聲卻遲遲未能響起。含鉛顏料為何能暢通無阻地進入幼兒園廚房?食品留樣制度為何淪為一紙空文?在幼兒出現健康問題后,園方為何還能隱瞞真相?從日常監(jiān)管的漏洞,到事件初期的遲緩應對,再到檢測結果的巨大差異,都指向監(jiān)管的嚴重失職,更暴露出日常巡查制度的形同虛設。
當食品安全淪為兒戲,必須用最嚴厲的懲處捍衛(wèi)社會底線。
依法問責,以案示警。面對如此惡劣的事件,必須一查到底,頂格追究,嚴格倒查,一個也不能漏網。此案也絕不能止于個案處理,而應成為食品安全和教育監(jiān)管領域的警示案例,讓犯罪者付出沉重代價。
監(jiān)管從嚴,制度補漏。雖然這只是一起極端個案,但針對公共食品安全監(jiān)督方面存在的短板和漏洞,有關部門必須深刻汲取教訓,建立更嚴格的食品采購、加工、留樣制度,并引入第三方檢測機制;嚴格落實對食品藥品安全監(jiān)管“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jiān)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的要求,健全完善各項措施,壓緊壓實監(jiān)督管理責任,以刮骨療毒的決心重構食品安全防線。
準入從嚴,動態(tài)清淤。設立獨立的、更嚴格的“兒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將鉛等重金屬及各類添加劑的使用限制在遠低于成人標準的水平,不妨在兒童食品中全面禁止某些合成色素;同時建立動態(tài)評估機制,對唯利是圖、漠視兒童健康的機構,堅決“一票否決”,不讓資本的貪婪侵蝕教育的凈土。
本該傳道授業(yè)的教育者,怎能成為唯利是圖的施害者?此次事件,踐踏的是“幼有所育”的社會承諾,失守的是本應堅不可摧的食品安全防線,碾碎的是千萬家庭最樸素的信任。
更應該關注的是,除了涉事幼兒園,還有沒有其他校園的后廚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還有沒有監(jiān)管記錄停留在紙面、巡查走成過場?
孩子的健康,是全社會最不可觸碰的“逆鱗”。鉛毒入骨易,除鉛療愈難。當下首要任務是傾盡全力,集中最優(yōu)醫(yī)療資源,爭分奪秒救治233個幼小的生命,最大限度減輕鉛負荷對孩子們發(fā)育的戕害,撫平家庭創(chuàng)傷。
國家對食品安全不可謂不重視。近日,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發(fā)布《關于推動建立完善生產經營單位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內部報告獎勵機制的意見》,旨在發(fā)揮食品從業(yè)人員監(jiān)督作用,推動生產經營單位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有效防范風險隱患。
相信此案能推動更深層次的制度監(jiān)管,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安全、健康的環(huán)境中成長。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